想要成为古筝演奏家除了技巧还缺啥?
2017-12-11 15:27:17

(图文摘自于风华国乐官方微信公众号:筝事儿)



​红雨老师有话要说:
“颤音”一般是根据乐曲的风格、内容、情绪表达,由自行斟酌处理的,只有在特殊和必须强调的地方才有符号标记。这给演奏者提供了二度创作的很大空间,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对乐曲音乐风格的掌握,音乐内容的理解,审美趣味的不同而作出不同的选择,但也同时给学习者带来了较大的困难。也因此,同一首乐曲,不同的人在“颤音”的使用上,会有很大的差异。为此,
红雨老师今天就就古筝的“颤音”技法介绍一下。

  一、关于颤音

  颤音是左手作韵众多技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法。它通过快速而细致的音高波动,赋予音乐以表情色彩。“颤音”是对传统“揉、吟”技法的总称,这一称呼约始于20世50年代。

  传统的“揉、吟”都是左手在筝码左边15厘米左右的弦段上,用食、中、无名三个手指(或中、无名两指)并齐,稍弯曲成弧形,轻轻粘在右手所弹弦上,当右手弹弦后,左手在弦上作垂直的起伏按动,使右手弹奏出来的音产生有规律的波动效果。波动始终按“准”(弦本身的音准) 、“高”( 左手向下按动,弦的张力改变,弦音升高了的音高)不断反复有规律地进行。传统的“揉、吟”仅以弦音的波动幅度大小作区别,大者为“揉”,小者为“吟”。

  “揉”和“吟”总的作用都是润饰右手所弹的音和延长音波,以达到音乐风格的体现和音乐内容的表达。从其性质和方法来看,都属同一类,没必要因按动的波动幅度大小分成两类技法。

  “揉”和“吟”技法名称来源于古琴,古筝借用已有相当一段历史。但古筝左手作韵与古琴作韵相差甚远,古琴是左手以徽为中心,用左、右分向为运动的目标;而古筝的左手只能上、下起伏按动。古琴是以琴弦的长度分成若干个等份来取音;而古筝只能靠移码或上下按动用力大小来取音。因此,古筝用“颤音”来代替“揉”“吟”要准确一些。

  在对传统“揉、吟”的分类上,筝界内有的分为“颤、揉、吟”三种,也有的分为“揉、吟”或“颤、揉”或“颤、吟”,也还有的统称为“揉弦”、“吟音”或“颤音”等等。对于分类,出版的各种古筝教程和乐谱,由于地区不同,个人习惯不同,对“颤音”的解释也不一致。在演奏中,左手的“揉、吟”常随乐曲情感的不同变化和演奏者的不同,千变万化,实难很准确地加以划分成两类技法。

  综上述所述,将“揉、吟”归于“颤音”类技法,还是很合理的。

 

  “颤音”是左手简单而又复杂的技法,简单是因为它很少在乐谱上出现,甚至有的乐曲通篇找不到一个“颤音”符号,即使标了“颤音”,符号也多为一种——。但是在乐曲中,除了两手都弹以外,自始至终断断续续或连续不断地贯穿着“颤音”的效果,并且这些“颤音”还在不停地变化着按动的速度、力度和幅度,比左手其它作韵的技法更具特色,用得最普遍,使用价值最高,但它的规定性又极差。因此,“颤音”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技法。

  二、颤音的功能

  “颤音”有美化音色、延长音波,对右手发出的音起润饰的功能。

  “颤音”有体现乐曲地方风格和演奏者个性的功能。

  “颤音”有赋予音乐表情色彩,起到古筝器乐声腔化的功能。

  “颤音”的音响效果丰富多彩,把不同的“颤音”奏法,恰当地运用在乐曲或不同的乐段中,将会大大增强音乐的表现力。

 

  三、颤音的技巧

使用颤音技巧时,让自己的肩膀放松下沉,將手臂的力量集中于指尖。快速按弦后,迅速还原弦的张力。

 

注意:左手的按弦幅度要小而均匀。右手先弹左手后颤,左手在右手弹奏后的余音上,进行颤音,一定不要改变原音的音高。力度要均匀,每下必须回到原点。

颤音的频率和幅度要均匀,不要忽快忽慢,忽大忽小。

颤音技巧并不难练,只要勤练就不难掌握,其次一定在练习的过程中,不要刻意去为了颤音而颤,要知道取舍,不可过度藻饰。

 


ang.baidu.com/push.js'; } var s = document.getElementsByTagName("script")[0]; s.parentNode.insertBefore(bp, s); })(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