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雨老师有话要说:
有人提问,古筝为什么会出现摇指这种指法?它的音乐功能是什么?我们要如何达到这种功能? 上述这些问题,往往很少有人提及,因而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说明一下。 古筝之所以出现摇指,是为了解决只有点音而没有长音的问题,摇指的功能就是连点成线,声音要听起来像线,点与点就必须强弱一致,间隔均匀,密度够高,而根据乐曲的要求,这条线,还需强弱可控。 这是最基本的四条要求,如何学好摇指,就是如何使你弹出来的点,能够达到这四点要求,我们可以先分而述之。 正与反是否强弱一致?首先不用摇起来,只要把指甲正面反面分别贴弦,重心下沉,放松地拨一下,如果感觉两边的控制力不一样,比如有一边比较拨不动,发软,蹭弦(指甲在弦上打滑),那么这边肯定是太弱,你需要有针对地加强锻炼。要知道,无论用哪一种摇法,托与劈发力的肌肉都是不一样的。能够正反自由拨弦,是摇指最根本的要求。 如果指甲触弦点的运动路径长短一致,速度一致,那么落点自然是均匀的。所以只要托劈路径等长,速度不变,基本都能均匀,问题是,你得做到上面第一点啊,否则怎么控制路径和速度! 这里的密度是一种频率,也就是单位时间内落点的数量,它跟速度与路径长短有关。你可以通过提高手速达到,也可以缩短路径达到。摇指的动作幅度最好不要太大,因为动作越大运动路径越长,要达到一定频率速度就要更快,而这个快是有限度的,理想的状态,是路径尽量短。但要做到这个,需要你正反都能快速轻松地拨弦啊,需要动作大才能拨弦,是因为手的机能不足(比较一下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吧,它们就是机能上的分别) 能够自由地控制强弱,需要你的手处在放松状态,什么是放松状态?简单地说,可以举重若轻就是一种理想的放松状态,你的力量(包括自身的重力)是由肩臂腕自然下沉贯至手指通过指甲落在弦上,而紧张的状态是不通的,你的力梗可能在肩膀,大臂,小臂,甚至手腕上,都是不通的。紧张有时可以提高力度,但这种力是死的,不能灵活,比如你要很大动作才能拨弦,夹得很紧才能保证一定速度,这时其实你已经把手练歪了。 然而放松需要一定机能的支持,机能是否达到首先看你是否能正反轻松拨弦,其次是拨弦的频率能否达到要求。注意,无论多么快,正与反之间是有一个放松的,就是拨弦,放松,拨弦,放松,拨弦,放松……其实我们练速度,就是通过锻炼提高肌肉强度,克服弦的阻力以及减少从放松到紧张(指发力的一瞬)再从紧张到放松的时间,练到一定程度,你就不需要刻意放松了,因为肌肉已经有记忆,成为本能了。 总上所述,其实摇指要练好,先练好正与反,这是必经路程,而且练得越好,越事半功倍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练琴不是练琴,而是练肌肉,练技巧其实是如何科学地提高肌肉机能。我们生活中用得少的肌肉,其实是很弱的,比如连着大指大关节的那一块,但那正是摇指所需的,如果这个部位无力,其实不仅摇指,连托、大撮、花指,刮奏,夹弹,这些需要用到大指,强度又比较高的指法,都会觉得控制力差,很不自由。 所以,沉下心气,像练毛笔字一样,放松,重心慢慢下沉,看自己的手是否会抖,如果会抖,说明你连自己的重力都克服不了,谈何控制指腕?如果不会,恭喜,把你的重心挂在弦上,看会不会滑,会不会跑?如果不会,恭喜,你已经可以放松自然地拨弦,摇指成功一半了,剩下的就是多练吧,先一正一反慢练,随着机能提高逐渐提高速度,这个过程,千万不要浮躁,掌握正确的方法后(重心下沉及放松)你可以看电视的时候练,听音乐的时候练,在谱架上看书练,有时注意力太集中了反而容易紧张。 连贴弦都不能的同学,可以先学习如何轻松稳定地拿毛笔,只要能做到,一切办法都可以,比如将左手放在右手肩臂上,帮助它放松,在手腕上放小沙巴等等…… 练琴没有捷径,但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效率,避免弯路。所谓“手型”只是一个外观和样子,真正本质的是内里如何运力与发力,情感的表达是感性的,而技巧的练习是理性的,随着古筝技法的丰富发与发展,学习方法亦需要与时俱进,这里提供一种思路和看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