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古筝演奏中,有两种最主要的拨弦方法:一种是夹弹法,另一种是提弹法。在夹弹、提弹两种基本弹法中,由于不同的触弦方式会出现不同的音色效果、运指习惯、风格特点等,从而形成丰富别样的音色和技巧表现。 下面,红雨老师就提弹法带来了最为全面的解析! 提弹法是手掌悬起不需要手指扎桩,通过手指大、中、小关节同时运动来拨弦,拨弦后手指不搭弦的一种古筝基本弹奏法。由于其拨弦的灵活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近现代的古筝创作曲中,根据拨弦前手指预备的方式不同,提弹法分为两种——先贴后提和直接拨弦。 (一)先贴后提弹奏要领:“手指在弹奏之前,义甲以甲面先贴附在筝弦上,贴弦时,大指伸直,其他手指微曲;手腕放松,呈微拱起状,类似抓起物品的手型” ,“以手、手臂的自身重量贴弦”,在拨弦时“弯曲近指尖的第一指关节,把力量传到指尖拨弦”。 1.单指练习: (1)“托”,注意贴弦预备时拇指大关节不能凹陷,然后运用小关节主动发力,指尖向掌心弯曲。注意贴弦预备时食指呈半弯曲状不能伸直,因为伸直会造成手指在没有弹弦前就处于用力状态,影响手指的放松以及对音色、速度把握的敏感度,再者也会造成手指运动幅度过大,影响弹奏速度。 (2)勾、打拨弦方法与食指相同。 2.先贴后弹在一个八度内分解和弦的运用。 如在弹奏 5 1 2 5时,首先同时贴住四根弦,初学者不能同时准确地搭好四根弦,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去训练。在搭好四根弦之后,手指逐个拨弦——如图所示:弹5音,弹1音,弹2音,弹5音,这个练习对于训练演奏者各个手指间的独立性和力度有显著的效果。与此同时,在训练过程中,弹奏者还要注意手臂的重量要落在贴弦的手指上,这样,在演奏者不断变换贴弦手指的同时,手腕也能够跟随着上下起伏,手臂和手腕更好地在弹奏中配合手指的运动,不至于僵硬,从而使演奏更放松舒展。 (二)直接拨弦弹奏要领:手指放在要弹的弦附近,不要贴弦,抬指预备时,手掌呈握拳状,中、小关节同时微微打开,预备,拨弦时中、小关节同时向手心方向运动。一定要避免过度地将中小关节伸直预备,这样预备和拨弦方式会增加中关节在拨弦速度和力度上的负担,也会造成大关节运动幅度过大而最终影响速度,同时还会在拨完弦之后造成手掌不必要的紧绷。 1.单指练习。 “托”“抹”“勾”“打”方法与食指相同。练习时“要求用手指自身的力量,不靠手臂、手腕,每个手指的第一小关节要灵活,弹出的声音要有颗粒性”。 2.八度练习。 这要求演奏者的手型呈半握拳状,拨弦时大、中、小关节同时瞬间用力,拨完弦后,掌关节有一定支撑力,不是完全松弛的状态或是完全握紧的状态。 3.套指练习。 以 5 5 5 5 为例,首先 5 5 ,弹奏的八度勾托时手掌是相对打开的,而弹奏 5 5 的抹托时,由于弦距很近手掌就必须要收小,所以在连续弹奏 5 5 5 5 时,手掌必须要有弹性,一张一收,弹之前手掌呈八度时的手型,弹完中指后,手掌立刻往拇指方向收小到抹托的手型,同时拇指预备在5音附近,弹完第四个音——5音后,手掌迅速打开回到弹八度前的手型。 4.在轮指中的运用。 在轮指中使用直接拨弦的方法,可以大大减小连续弹奏同一根弦产生的杂音,触弦时间越短、速度越快,义甲产生的杂音越小。手呈半握拳状,4个手指指尖在弦附近预备,依次向手心拨弦:四指拨弦、三指拨弦、二指拨弦、大指拨弦,在大指拨动的同时,其他3个手指大、中、小关节同时微微抬起和打开,预备和拨弦的动作都尽可能小。 (一)先贴后提弹奏法的运用。 在《长相思》“激动的广板”中,右手连续快速地下行指序65326532 21652165……就运用了先贴后提弹的方法,这样弹出的音色快速连贯。 在《井冈山上太阳红》快板再现段指序部分中│6161 2323│5636 6165│……采用直接拨弦的提弹方法,得出的音色不仅速度快而且颗粒性强。 这两种提弹法,看似简单,但是如果演奏者从未注意到其中的不同,在实际演奏中就会碰到许多困难。 在学习过程中,学生常见的问题有: 1.错音概率大,手指常常不受控制地拨错弦。 2.发音缺乏颗粒性和力度。 3.在快速弹奏时,常感到手心越弹越紧。 然而,造成这三个问题的原因又是多种多样的,下面,红雨老师将通过两首乐曲的片段,就这三个问题进行具体分析。 乐曲一《幻想曲》:在此曲结尾部分连续的双手大撮交替弹奏时,主要会出现上文提到的三个问题中的前两个,而在这一乐段的演奏中,学生弹错音可以分为两种情况:第一种情况是弹不准八度音或其他非八度关系的双音;第二种情况是弹的音是八度关系但常常不是乐曲所写的音。 要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,需要进行以下训练: 1.手心建立起稳定的距离感,也可以说是手心的支撑力。在这段谱例中,使用的是连续的大撮指法,因此,训练的重点放在使学生手心建立起稳定的八度距离感上。 2.在固定的八度弹奏准确率得到很好的巩固后,开始进行换弦练习。换弦时,手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很多学生在换弦时常忽视或错误地使用手臂,这样不仅会造成手臂上下跳动影响弹奏速度,还会使手臂不能及时、准确地将手掌送到需要弹奏的音附近。因此,在换弦时除了有稳定的八度弹奏能力外,还需要训练手臂配合换弦方向平稳地运动以及到位的准确性。在弹奏这一乐段时,还可能出现发音缺乏颗粒性和力度的问题,这就需要在训练手心建立起稳定的八度距离感的同时,强调中小关节的力度和灵活度的练习,训练一段时间后,当达到了一定的练习量,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。 乐曲二《将军令》:学生在练习这一乐段时,会出现上文提及的三个问题。要解决这三个问题,除了上文提到的换弦和力度、灵活度训练之外,还要注意以下几点: 1.使学生分别建立起稳定的八度勾托和相隔一根弦的抹托距离感。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,在单一练习勾托或是抹托时,我们的手心就会存在着一种张力,“如在弹奏连续的八度跳进的旋律时,我们习惯于在手指触弦后利用自身的反弹力使之迅速弹回原处,这时侯的反弹力,其实就是由于手心相持的张力造成的”。正是由于这种张力,使“在弹奏某些特定枝巧时,弹奏者运指省力、方便,出音干净、清脆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这种张力的存在是很必要的”。 2.由于在这一乐段中勾托和抹托快速、频繁地交替,这就要求指距不停地在八度和三度(或四度)之间快速转换,这时手心的张力如果没有在变化指距的瞬间将其松掉,就会造成手心越弹越紧的情况,成为演奏的一种阻碍。由此可以反映出,在教学中,除了训练学生掌握手心张力的作用外,还要教会他们合理地使用手心的弹性。 在实际演奏中,如果能从理性的角度灵活、恰当地训练并使用这两种提弹法,使手指的灵活度、力度以及控制力得到更快、更有效的提高,就能使演奏更得心应手,音色变化更丰富。 两种提弹法作为演奏技术,最终目的还在于为演奏者的音乐表现服务,因此,无论采用哪种提弹法,最重要的是能为演奏者的音乐表现提供一个适合的技术手段。
(二)直接拨弦弹奏法的运用。
(三)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。
在《井冈山上太阳红》中间过渡部分,此段左手分解和弦没有画红圈的音符采用先贴后提的弹法,画红圈的音符由于连续翻高八度的分解和弦需要换手位,为了不影响上行时三指拨弦和下行时一指拨弦的速度和连贯性,所以就采用了直接拨弦的方法,这两种不同的提弹法巧妙地运用在一起,能使弹奏的声音如流水一般连绵不断,音色清晰的同时又不缺乏连贯性,而且弹弦的准确率大大提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