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学生提问,为什么触弦声音听来硬绑绑的,完全找不到感觉? 答案很简单:一是感觉,二是手型。 一、感觉。 古筝在触弦时讲究手指的爆发力,也就是很突然的发力再放松的感觉。但如果没有抓到感觉,只是突然很用力的去拨弦,那就会发出硬绑绑的声音。 如何抓住感觉解决上述问题呢? 我们建议可以尝试多练练大撮。在练习大撮时,很容易帮助我们找到爆发力的感觉。 练习时,手放在指定位置,内心放松,等感觉所有的力量都到了手指尖上之后,再开始弹奏,当内心体会到感觉了,接着迅速的发力。注意:一定要用指尖来弹才会发出好听的声音。 练习琶音时也是同样的。如果手没摆好,没有准备的就匆忙的去拨弦,弹出的音效是不好听的。音也不会清晰和均匀。 找到感觉后,正确的爆发力就成了一件自然的事了。 二、手型。 手型错误,自然也弹不出正确的音。所以在练习的时候,一定不能忽视手型问题。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,古筝学习的初期阶段要追求一个标准的手形和弹奏方法。等练到一定的火候,手形,意境便可随心所欲的变幻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。 上述讲的问题,实际上都是围绕古筝基本功来讲的。基本功不好,除了会遇到“弹琴声音硬邦邦”的问题之外,还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其他问题。 比如有学生还问,“为什么人家能弹快,我不能呢?” 很简单: 基本功没到一定火候,弹快了手就僵,僵了的东西是动不了,就象手变冷了,动作自然就减慢了,只有暖和起来,才能自如的加快。所以多练习基本功和时间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,忙是忙不了的。 任何一首曲子都需要在慢-快-慢-快这样的反复分解的练习中才可以达到速度的。 曲中很快的快板部份,要弹得几乎闭着眼都能找到位置了才快得起来。也就是熟悉到手能很自然的就摆那个音去了,根本没有空余的时间去想哪根弦。如果每个音都能去想,就绝对快不起来的。弹的时候心中就只有一串连贯的音符,而在对曲子的走向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过程后,手指就如一种贯性,很自然的就放那里去了。就象走路,左脚走了就会换右脚,很自然的事。不需要去多想。一句话曲子要熟悉到不能再熟悉。 为什么很多大师上课,都从教基本功开始? 从基本功开始,一是即便是有基础的人依然可以从中规范手指的动作、感受乐曲风格、甚至大师对待基本功的认识,也能让善于学习的人从中受到启发。 二是基本功真的很重要,业余和专业的区别,就在于筝者对基本功的掌握。每一位大师都会再三强调细节,正是细节给了观众不同的感受,给了筝乐不同的质感,也拉开了普通筝人与大师的差距。 古筝音乐演奏是一种美的感觉和情感的抒发,练习基本功是为了更好的帮助筝者打开手指的各个关节,在演奏过程中有更大的发挥空间,音乐表达更准确,更到位。 古筝基本功除了狭义的手指灵活度、独立性等,还有手指肌肉的控制能力,乐曲的表现力,肢体语言的合理性等等。只有构建在扎实的基本功之上的演奏,才能美得充满情感,美得打动人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