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习筝多年,手指还是僵硬无比?
2018-04-16 17:14:39

 

问问身边习筝的朋友,你会发现:

连很多习筝多年的筝友,练到最后的结果都是手指僵硬无比,音色暴躁无比。

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?其实和“练习指力”四个字有很大关系。

学习古筝时,“练习指力”四个字在筝界嚷嚷了很多年,几乎人人都说,但是却害了不少人。

要知道,弹琴不是打铁,古筝这件乐器就摆在那儿,它无需举重,也不用打铁。

一个正常的音量,一个良好的音色,足矣!

弦的承受能力,以及弦的振幅,都是有一定范围的,根本不需要用吃奶的力气砸上去。

练琴讲究科学,讲究“循序渐进”,指力是自然生发的,需要岁月的点滴累积,不能一蹴而就。

平时练琴贯彻一个“理智的”“追求良好音色、音量“的思维,慢慢地,所谓”指力“就会不请自来。绝不要去刻意怎么怎么地练出来,长期刻意的结果,就是本能地生硬。

而对于很多专业选手,“练习指力”的目的还在于能快速过弦。

盲目刻意的最后结果呢?还没有体会到吗?一两天不练琴,手指就不听使唤?上台前不活动个一两小时根本没戏?

什么原因?就是平时练就了完全靠蛮力过弦的“本事”。

其关节和肌肉缺乏必要的弹性,发力--注力--泄力的过程不通畅。

请注意这样的手指:往往是"关节膨大","手型紧张","过弦动作大","使劲往手里抠"。

年轻时有体力尚且可行,可习筝毕竟是一辈子的爱好,老了怎么办?几天不练又怎么办?筝界有太多正面和反面的教材都摆在眼前啊。

当然,不能两极思维,这里并不是提倡“无需指力”。

一个弹琴多年的选手,还是发音弊弱的话,那得提出来好好诊断了。

这不在初学者的讨论范围。

之所以在这里提出这个问题,是因为关注我们教学的大多数都是初学者,而对于初学者,首要任务就是“放松放慢”,

让身体和精神都处于一个可控的协调状态。

有大师说过这样的话,虽然极端,但意思却是到了:"第一次不放松,就永远也不会放松"。

没有见吗?几十年的老教授,到最后总结的东西,就是“松弛”加“松弛”,擅用“自重力”。

可是,谁又爱听这些话呢?!

大家都依旧乐此不疲 执迷不悟。

老师们依旧是嚷嚷到:

指力不够!使劲!你今天没吃饭吗?弹不大声下节课就别来了!!

于是,学生吓死了,脑袋冒汗了,身体僵硬了,手里开始较劲儿地抠弦了.......)

还是那句话,古筝虽然容易上手,但学习的过程还是要讲究个循序渐进,切不可操之过急,毕竟弹琴的功力不是一日千里的。

 


ang.baidu.com/push.js'; } var s = document.getElementsByTagName("script")[0]; s.parentNode.insertBefore(bp, s); })(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