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古筝除了练习,还有什么必须做的?
2018-11-19 17:16:03

 

据不完全调查,中国目前学筝人数已超300万,每年举办的古筝比赛和含有古筝的比赛,多达上百场,考级人数更是超越了其他的热门乐器,仅次于钢琴。那么,在古筝学习的过程中,我们除了不断的练习之外,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呢?

 

 

音准

—   演奏前养成调筝习惯    —

 

音准的第一层,要将演奏的筝调准。很多学生在练琴之前,并没有养成校音的习惯,一坐上去便开始演奏。而长时间在音不准的环境中练琴,有可能导致最后无法分辨音高差别。试听赛场的琴音高是否准确并进行调试,这看似不起眼的步骤,却是良好呈现作品的首要前提。

 

音准的第二层,将按音和滑音按准。在重奏中最常见的问题,4和7两个音高,有多少人演奏便可按出多个音高。如何解决呢?便需要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,老师不时的强调音准,形成音高习惯,而在比赛中,则要演奏前试音,熟悉琴弦的软硬程度。以便做出适当的调整。

 

基本功

—   基础扎实、左右手均衡   —

 

基本功包含了左右手的清晰度、颗粒感、不错音和指法等等方面,也是音乐表达的基础。打牢基本功要求扎实练习,着重难点,不盲目追求进度。如果演奏的作品程度非常深,而手上的功夫却不能跟上,技术问题没有解决,再有情感的表达音乐,也是徒劳。

还有一个技术问题,可能是古筝演奏中独有的现象,当右手非常流畅的演奏旋律时,左手却磕磕巴巴、连滚带爬。我们非常容易在练习和教学的过程中忽略左手的重要性。但事实证明,我们应当像钢琴一样,将左手置于同右手一样的位置,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完整呈现作品。

情感

—   情感是最本真的状态    —

 

提到最多的、也是老师们极重视的一个问题,则是音乐情感的表达。情感表达是音乐的最终目的,而肢体只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必要条件,二者之间并不对等。通过理解作品、将情绪沉浸其中,而所有动作都是有感而发,为演奏服务的,才不是为了动作而动作。那么我们应如何提升自己的乐感呢?做好演奏准备工作,多唱、多听、解构作品、了解背景、以及创作动机等,在好的基础上,才能有好的表达。

 

审美

—   美即本真与自然    —

 

说到情感,自然离不开审美。每个人对美的定义不同。审美非天生,需要引导和培养不是所有花红柳绿都是美,不是所有肢体舞蹈都令人倾心。弹琴亦然,肢体不夸张,不穿不符合年龄气质的华服,去除这些累赘,以最本真的状态打动人。

 

据不完全调查,中国目前学筝人数已超300万,每年举办的古筝比赛和含有古筝的比赛,多达上百场,考级人数更是超越了其他的热门乐器,仅次于钢琴。那么,在古筝学习的过程中,我们除了不断的练习之外,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呢?

 

音准

—   演奏前养成调筝习惯    —

 

音准的第一层,要将演奏的筝调准。很多学生在练琴之前,并没有养成校音的习惯,一坐上去便开始演奏。而长时间在音不准的环境中练琴,有可能导致最后无法分辨音高差别。试听赛场的琴音高是否准确并进行调试,这看似不起眼的步骤,却是良好呈现作品的首要前提。

 

音准的第二层,将按音和滑音按准。在重奏中最常见的问题,4和7两个音高,有多少人演奏便可按出多个音高。如何解决呢?便需要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,老师不时的强调音准,形成音高习惯,而在比赛中,则要演奏前试音,熟悉琴弦的软硬程度。以便做出适当的调整。

 

基本功

—   基础扎实、左右手均衡   —

 

基本功包含了左右手的清晰度、颗粒感、不错音和指法等等方面,也是音乐表达的基础。打牢基本功要求扎实练习,着重难点,不盲目追求进度。如果演奏的作品程度非常深,而手上的功夫却不能跟上,技术问题没有解决,再有情感的表达音乐,也是徒劳。

还有一个技术问题,可能是古筝演奏中独有的现象,当右手非常流畅的演奏旋律时,左手却磕磕巴巴、连滚带爬。我们非常容易在练习和教学的过程中忽略左手的重要性。但事实证明,我们应当像钢琴一样,将左手置于同右手一样的位置,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完整呈现作品。

情感

—   情感是最本真的状态    —

 

提到最多的、也是老师们极重视的一个问题,则是音乐情感的表达。情感表达是音乐的最终目的,而肢体只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必要条件,二者之间并不对等。通过理解作品、将情绪沉浸其中,而所有动作都是有感而发,为演奏服务的,才不是为了动作而动作。那么我们应如何提升自己的乐感呢?做好演奏准备工作,多唱、多听、解构作品、了解背景、以及创作动机等,在好的基础上,才能有好的表达。

 

审美

—   美即本真与自然    —

 

说到情感,自然离不开审美。每个人对美的定义不同。审美非天生,需要引导和培养不是所有花红柳绿都是美,不是所有肢体舞蹈都令人倾心。弹琴亦然,肢体不夸张,不穿不符合年龄气质的华服,去除这些累赘,以最本真的状态打动人。